|
|
|
分析:中國滑環行業發展現狀電動砂光機、垃圾桶、礦業機械、LED顯示屏、氣象儀器、汽車涼墊、同軸電纜、HID、銑刀、氣動工具、繞線機、色卡燙畫、等等上述行業中,我們經常看到滑 環的應用,今天我們主要就分析:中國滑環行業發展現狀來進行詳細的介紹和說明。經過三十年以來的改革開放以及制造業水平的提高,導致國內滑環行業生產規模 迅速擴大,生產數量堪稱全球第一。但我國滑環行業還存在如制造技術水平低、加工和制造比較粗狂,行業集中度不高等問題,離滑環強國的標準還很遠。下面我們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說明。 我國滑環工業制造工藝和工藝裝備技術發展緩慢,車加工數控率低,磨加工自動化水平低,全國僅有200多條自動生產線。對滑環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 先進熱處理工藝和裝備,如控制氣氛保護加熱、雙細化、貝氏體淬火等覆蓋率低,許多技術難題攻關未能取得突破。滑環鋼新鋼種的研發,鋼材質量的提高,潤滑、 冷卻、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關技術的研發,尚不能適應滑環產品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要求。 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數低,一致性差,我國滑環行業將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和設計制造技術升級,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國有老企業 中作為生產主力的仍是傳統設備。推進大集團、“小巨人”企業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產品加工尺寸離散度大,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而影響滑環的精度、性能、壽 命和可靠性,在全世界滑環約3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世界8大跨國公司占75-80。德國兩大公司占其全國總量的90,由于大多數企業在創新體系的建設和 運行、研發和創新的資金投入、人才開發等方面仍處于低水平,加上面向行業服務的科研院所走向企業化,國家已沒有對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的投入,從而削弱了面向 行業進行研發的功能。 因此,全行業“兩弱兩少”突出,即基礎理論研究弱,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力度弱,少原創技術,少專利產品。當前我們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基本上是模擬,幾十 年一貫制。產品開發能力低,表現在:雖然對國內主機的配套率達到80,日本5家占其全國總量的90,美國1家占其全國總量的56。而我國瓦軸等7家年銷售 額10億元以上的滑環企業,銷售額僅占全行業的28.3,前3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也僅為43.6。但高速鐵路客車、中高檔轎車、計算機、空調器、高水平 軋機等重要主機的配套和維修滑環,基本上靠進口。 針對以上狀況,我國提出了滑環行業“十一五”規劃,提高生產集中度,實現從規模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2010年部分企業部分產品達到具有國際 競爭力的水平,為躋身世界滑環強國行列奠定基礎;2020年實現由滑環生產大國邁入世界滑環強國的行列的奮斗目標,為加快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做出貢獻。作 為一個實例說明,作為中國四大滑環廠之一的百卓滑環。 旋轉機為什么多年來在中國市場上沒占據一席之地,就是因為價格太高,如果將來與山工合作生產的旋轉機與相同等級的國內品牌旋轉機的銷售價格不高出 20~30%,在國內及亞太地區應該是能被接受的。加之國內配套件企業產品水平的提高,大部分配套件已能在本土解決,諸如底盤、焊接結構件、四輪一帶、高 壓軟管和金屬連接管件和接頭,配重已實現本土化配套,力士樂,納博特斯克等一些外資企業的行走(回轉)馬達和減速機早已為知名品牌的風電滑環配套。甚至駕駛室和全套油缸都實現了本土化配套,他們本土化配套率當屬風電滑環行業領先,已達到60%以上。當然還有部分配套件當前仍然需要到國 外采購來解決。 配套件行業應該努力,通過引進技術,提高產品的加工制造水平,企業的管理水平,逐步滿足國內各類工程機械主機的配套需要。配套件行業的 企業家還要對潛在的市場進行分析研究,就是風電滑環這一類技術密集型產品,百卓長遠目標是在中國做大做強,可以預見,經過幾年的運作,很可能躋身我國旋轉機行業的前幾名,產銷量會很大,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滑環國產化的 進程將繼續和深化。 Last搖桿介紹Next中國核電滑環的發展道路和方向 |